•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科普】我国煤矿的自动化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018-04-17

  “技术经验”栏目致力于提炼已发表科研成果中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并尽可能提供科研人员联系方式,以便更好服务生产。 


  第一阶段:传统的煤矿自动化即采用能自动开启、关闭、检查及控制的机械设备进行煤矿采掘活动,从而代替人力劳动。上世纪初我国煤炭工业处于发展阶段,在此阶段内煤矿生产主要采用密集型人力劳动为主,随着煤矿生产能力的不断提升,单链刮板输送、小功率耙岩机等投入使用实现了机械设备辅助人力采煤工艺,综采工作面采用爆破落煤,木柱或单体支柱支护,工作面自动化水平相对落后。


  第二阶段:到20世纪中叶,随着煤矿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矿井内实现了半机械化半人力回采模式,综采工作面掩护式支架、小功率采煤机等设备的投入,大大提高了煤炭回采效率,但是这些机械设备结构简单、故障率高且人工操作量大,无法实现集中控制。


  第三阶段,到21世纪初,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对煤炭资源的大量需求,煤炭行业发展处于鼎盛时期,与此同时,煤矿科学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和突破,主要表现在采掘面液压支架、大采高采煤设备以及各种监控设施的应用,同时计算机技术在煤矿开采中也得到了应用,完全实现了自动化控制。


  现阶段,由于煤矿施工条件及施工环境相对恶劣,煤矿完全实现自动化需投入大量安全维护资金,而煤矿企业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经常忽略了煤矿自动化的重要性,致使自动化资金和技术方面受到很大的限制;煤矿自动化技术的规范、标准不统一,从而造成煤矿自动化设备都是独立运行,无法完全实现各设备之间的信息共享,不利于整体系统安全稳定发挥。


  从20世纪70 年代,我国煤矿企业引进监控技术,投入使用到煤矿生产中,随着煤矿开采能力的加大,矿井不断开拓延伸,矿井内粉尘、瓦斯等严重威胁着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受专业限制以及缺乏创新和先进技术,我国煤矿监控系统仍然处于故障率高、使用寿命短、监控不到位、设备维护难度大的状态。


  我国煤矿自动化水平发展不平衡,虽然在采掘工作面投入大型机械设备,但是在信息传输、共享以及运输设备方面还是相对落后,虽然很多煤矿建立局域网框架,但是无法实现数据开发和共享,同时很多煤矿企业仍采用轨道运输,保护系统不完善,未实现计算机操作控制,运输设备在运输速度及质量上很存在很多不足。


  


论文链接
  责任编辑:宫在芹

特别声明:

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今日专家
亮点论文

一研究背景 传统的机械故障诊断方法十分依赖信号处理和专家经验,很难自主挖掘海量数据中的有效信息。本文将深度学习算法应用到矿井滚动轴承故障诊断中,基于...

今日企业
  • 尤洛卡精准信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煤矿顶板灾害防治设备的龙...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