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煤矿综掘面长压短抽除尘性能与尘源移动路径关系研究
  • 43
  • 作者

    江丙友王一凡林汉毅王浩宇赵洋

  • 单位

    安徽理工大学工业粉尘防控与职业安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安徽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

  • 摘要
    长压短抽通风除尘是净化煤矿综掘工作面掘进区域高浓粉尘的有效方法之一,特别是压抽配合产生的局部流场有利于对呼吸性粉尘的除降,而产尘源位置的动态变化对该方式除尘性能的影响不甚明晰。通过考虑产尘源位置沿横、纵两种方向的运动路径及往复次数,基于长压短抽试验平台设计了四种尘源移动路径,结合对长压短抽通风系统参数的调控,测试分析尘源在不同运动工况下对空间粉尘质量浓度、粒径质量浓度和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通风参数下,横向路径对司机和行人呼吸带位置造成的粉尘质量浓度均低于纵向;而在横向路径中,当压风筒位于靠近抽风筒一侧且压风口位于司机前方约1m区域时,司机与行人呼吸带位置的PM1、PM2.5和PM10粒径质量浓度最低,通风除尘效果最好。空间粉尘扩散表现为:粒径小于2.5 μm的颗粒极易跟随抽风流场被抽尘口收集净化,而粒径大于10 μm的颗粒则会从产尘源和抽尘区域逃逸到司机及其后方区域,并以自然沉降为主。基于前期试验所得最优尘源移动路径与通风参数,在陕北某煤矿2304综掘工作面开展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横向路径下司机位置和行人呼吸带位置的总粉尘浓度分别降低至85.6 mg/m3和21.9 mg/m3,降尘率最高达到76.9%;呼吸性粉尘浓度分别降低至15.3 mg/m3和10.5 mg/m3,降尘率最高达到85.2%,除尘性能明显提升。该实验为动态产尘中的粉尘扩散规律和污染效果研究提供了一条新路线。
  • 关键词

    长压短抽综掘工作面尘源位置粉尘质量浓度粒径分布

  • 文章目录
    1 实验平台和方法
    1.1 实验平台
    1.2 尘源移动路径
    1.3 通风参数和检测区域
    2 移动尘源的粉尘污染效应分析
    2.1移动尘源对粉尘质量浓度分布的影响
    2.2移动尘源对粉尘颗粒占比的影响
    2.3移动尘源对粒径质量浓度分布的影响
    3 尘源移动下粉尘扩散规律研究
    3.1 粉尘分布规律
    3.2 粉尘粒径占比
    4 现场应用效果及分析
    5 结 论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