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基于颗粒团聚行为的灰熔聚流化床气化炉建模研究
  • 50
  • 作者

    张家琦曹志凯周华张权聪

  • 单位

    厦门大学古雷石化研究院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 摘要
    流化床煤气化技术因具有良好的混合与传热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煤化工领域。流化床内气固混合剧烈,高温将导致排灰残留大量碳。传统流化床气化采用低温操作降低灰渣含碳量,但相应气化效率不足。为此,研究人员提出灰熔聚流化床气化技术,通过煤灰有限度的团聚增加床层温度。团聚体尺寸是灰熔聚流化床气化的关键参数,因此需对颗粒团聚过程进行研究。灰熔聚气化炉内颗粒运动情况复杂,仅用实验方式进行分析会付出高昂成本,需结合反应器数学建模实现高效研究。然而,现有灰熔聚流化床气化炉数学模型很少体现颗粒团聚过程,并采用平均粒径模拟团聚体尺寸,无法准确描述反应器内实际的传递和反应过程。为此,本研究提出一种新型灰熔聚流化床气化炉模型:(i) 气化炉分为鼓泡区和自由空域,鼓泡区由气泡相和乳化相组成,自由空域视为拟均相;(ii) 考虑床内灰分团聚现象建立颗粒团聚机制,并结合颗粒初始粒径分布描述鼓泡区内灰分团聚过程。然后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求解并对比实际装置的运行数据与模型的模拟结果,两者偏差小于10%,说明模型的有效性。最后利用本模型计算不同氧气煤比的团聚体尺寸和碳转化率变化情况。进一步分析颗粒团聚对碳转化率的影响关系,团聚体处于临界尺寸时的碳转化率最大,若尺寸继续增加则颗粒无法维持流化状态。
  • 关键词

    灰熔聚流化床气化炉数学建模初始粒径分布团聚体尺寸碳转化率

  • 文章目录
    1灰熔聚气化炉建模
    1.1 模型基本理论与假设
    1.2 反应动力学
    1.3 物性计算
    1.3.1 密度
    1.3.2 粘度与热导率
    1.3.3 比热容
    1.4 质量与能量方程
    1.5 颗粒团聚
    1.6 模型求解
    2 结果与讨论
    2.1 模型验证
    2.2 参数分析
    3 结论
    符号表
    希腊字母
    下角标
    附录
相关问题
立即提问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