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是教育部2003年11月批准并依托于西安科技大学建设的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2007年12月1日,通过教育部组织的专家验收,正式运行。该实验室以西安科技大学采矿工程、安全技术及工程、岩土工程、地质工程4个博士点学科为支撑,以“陕西省岩层控制重点实验室”、“国家煤炭工业采矿工程重点实验室”、“国家矿山救援技术西安研究中心”、“西安市复合胶体防灭火材料设备及工程中心”等研究基地为基础建设,是我国西部地区最重要的矿产资源安全与合理开发的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之一。
中国石化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正式成立于2011年3月。实验室的学科方向是油气成藏地质学和实验地质学,是集地质、地球化学和实验技术于一体的开放性实验室。重点实验室以海相层系油气成藏和非常规油气富集为重点研究方向,开展基础理论、关键实验测试技术和油气勘探地质地球化学应用技术研究。“十三五”期间的主攻方向为高过成熟区成烃机理与油气资源评价技术、叠合盆地油气成藏机理与定年-示踪评价技术、高演化区页岩气保持机理与资源评价技术和陆相页岩油富集机理与分布预测技术。
重点实验室实验平台设施目前位于北京和无锡。无锡基地原有实验室面积约6550平方米,已经建成、近期迁入的新基地实验室建筑面积约13000 平方米,主要担负页岩油气富集机理与分布预测研究领域的实验研究工作。重点实验室主体在北京,学院桥总院实验室和西三旗实验基地总面积约4200 平方米,主要担负页岩油气流动机理与开发技术优化研究领域的实验研究工作,位于北京昌平区的阳坊基地实验室使用总面积近万平方米,主要承担页岩成井机制与体积压裂技术实验研究。除无锡实验设施外,其它实验室将一并迁入即将建成的沙河中国石化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做到每位主要研究人员拥有现代办公设备齐全的独立办公用房。
国土资源部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是根据国土资发〔2012〕83号文件批准同意建设的全国煤田地质系统唯一部级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是以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与西安科技大学为依托所建设的科研实体,是国土资源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煤炭资源勘查与综合利用领域配置先进科研装备、进行高水平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的创新平台。按照面向市场、服务产业、开放合作、协同创新的原则,实验室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计划单列管理机制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
自2007年组建以来,煤矿安全开采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坚持围绕“江南复杂煤层开采技术、煤矿事故预防与控制、深井软岩动压巷道支护技术、减沉保水开采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了稳定的、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南方煤矿瓦斯与顶板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南方复杂煤层矿井瓦斯灾害防治理论与技术、南方复杂煤层开采矿压理论与顶板灾害防治技术,为我国南方煤炭行业的和谐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