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约有90%的煤炭资源以井工方式开采,井下开采的首先工序是掘挖出地下运输和通风巷道,必须做到“采掘并重,掘进先行”。当前,巷道掘进的智能化进展落后于采煤,出现严重的采掘进度失衡、井下作业人员依然很多的局面。目前,我国煤矿每年巷道掘进量超过12
000
km,综掘工作面掘进班组作业人员20万~30万人。因此,快速智能掘进技术对于煤矿安全生产的减人增安提效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国煤矿智能化发展的主要方向。为便于大家了解“煤矿快速智能掘进理论与技术”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小编按照见刊时间,整理了该领域近几年在《煤炭学报》已刊发的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随着我国能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以及能源产业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持续推进,加之华东、东北地区部分能源资源逐步枯竭,部分矿井已到达其生命周期,也有部分矿井不符合安全生产要求,或开采成本过高而亏损严重,正面临关闭或废弃,导致废弃矿井数量逐步增加。直接关闭或废弃此类矿井不仅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还有可能诱发后续的安全、环境等问题。据调查,目前我国已关闭/废弃矿井中赋存煤炭资源量高达420亿t、非常规天然气近5000亿m3、地下空间资源约为72亿m3,并且还具有丰富的矿井水资源、地热资源、旅游资源等,这使得关闭或废弃矿井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成为我国面临的新课题、新难题。为便于大家了解“关闭/废弃矿井资源开发利用研究”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小编按照见刊时间,整理了该领域近几年在《煤炭学报》已刊发的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在能源结构转型和环境保护的大趋势下,深部煤层气的勘探与开发日益成为全球能源领域的热点话题。《煤田地质与勘探》特此聚焦深部煤层气富集成藏机理及勘探开发的最新研究成果与实践进展,精选分享近期刊发的多篇论文,以供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参考借鉴。
理事单位特刊:矿山智能化建设创新成果与典型案例(《智能矿山》)
矿山大宗固废处置与地表沉陷控制是矿产资源开采中面临的最突出的共性问题,在深部开采中尤为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绿色矿山建设和绿色开采的进程。矿山充填开采技术是实现矿业低碳绿色开发的重要途径,其不仅可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开采矿产资源,而且可以实现矿山固废的低碳环保处置。为便于大家了解“矿山充填开采理论、方法及技术”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小编按照见刊时间倒序,整理了该领域近三年在《煤炭学报》已刊发的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深部煤炭资源开采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产生大幅度采动响应,在矿井采掘作业空间一定范围内,煤岩层、地下含水层及隔水层变形、破断和运动,进而产生大量裂隙及地表沉降,应力应变场、地球物理场、裂隙场、渗流场、温度场、浓度场及其他复合场均发生变化。随着开采深度的日益增大,这种煤岩体多场响应变化特征与浅部相比差异更大。开采活动越来越受到煤与瓦斯突出、冲击地压、巷道围岩大变形、矿井水害、矿井热害等问题的困扰。为便于大家了解“深部灾害防控理论与技术”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小编按照见刊时间,整理了该领域近3年在《煤炭学报》已刊发的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长远目标,煤炭行业需要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将煤炭清洁高效开发作为能源转型发展的立足点和首要任务。基于此,《煤炭科学技术》编辑部整理了近2年30篇充填开采、注浆减沉开采、煤与瓦斯共采等低碳减损绿色开采成果,以飨读者。
为赋能煤炭领域的科研工作者迅速把握研究前沿动态,《煤炭科学技术》编辑部从近3年来发表的百余篇“煤矿智能化关键技术”论文遴选出30篇具有前瞻性的论文,以飨读者。
专题来自于《矿业安全与环保》2024年06期,共6篇研究成果。
创新点从膜分离技术在沼气脱碳、烟气碳捕集方面的实际应用角度出发。本文:1介绍了CO2膜分离技术原理、CO2膜材料研究现状;2梳理整理了膜分离技术用于沼气脱碳及烟气...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