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 作者(Author):王海军

    关键词(KeyWords):变频,调速,矿区

    摘要(Abstract):       变频调速技术以其卓越的调速性能,显著的节电效果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在煤矿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有变频自动排水、主要通风机变频调速以及变频带式输送机系统等。本文主要介绍了神东煤炭分公司通过变频技术实现刮板输送机和带式输送机自动调速,达到节约用电、减小电网冲击和污染、降低设备损耗和故障、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目的。从2007年开始,神东煤炭分公司逐步将变频技术应用于煤矿井下带式输送机,结合煤量大小自动调整带式输送机速度。为进一步降低能耗、减小设备磨损,神东分公司从2009年开始研究刮板输送机自动调速控制技术,2010年4—5月,实现对大柳塔21310工作面3×1000kW变频驱动刮板输送机、哈拉沟22216工作面3×1000kW变频驱动刮板输送机自动调速控制。
  • 作者(Author):刘杰 , 王海军

    关键词(KeyWords):油气悬架,胶轮车,刚度,蓄能器

    摘要(Abstract):    结合胶轮车的使用工况和结构特点,介绍了胶轮车油气悬架系统,推导出其刚度的数学模型。根据刚度公式编程运算得出蓄能器初始充气压力、蓄能器额定充气容积、悬架负载以及气体多变指数对刚度的影响规律,为胶轮车油气悬架系统的设计打下基础。
  • 作者(Author):王海军

    关键词(KeyWords):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模式,技术创新贡献率,技术创新能力,适度规模,SWOT分析

    摘要(Abstract):       神华神东煤炭集团公司作为我国煤炭工业“领头雁”和神华集团煤炭板块的脊梁,其发展状况直接反映着我国煤炭工业现代化水平,而技术创新又是决定其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核心要素。神东的技术创新不仅要满足自身发展需要,且要与神东的行业地位相匹配,要担负起为我国煤炭工业、神华集团战略目标实现提供有力支撑的历史重任。文章采用数学模型法、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方法和统计分析方法,针对神东这一行业领先企业,基于技术创新规模适度性、技术创新贡献率、技术创新主体建设、技术创新模式等理论和SWOT分析方法,构建了对神东技术创新状况分析的理论框架,分析了其技术创新具体情况,并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组织方式发展历程、当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国家政策、我国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及神华发展战略等角度分析了神东技术创新外部环境。通过分析得出神东当前经济发展规模适宜开展技术创新,其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合作创新为主流的技术创新模式,立足国际前沿技术的技术创新活动,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创新优势,但总体上还存在技术创新对企业发展贡献度不高、技术创新模式低及技术创新资金投入、创新队伍数量不足、引领行业发展的创新平台、标志性成果少,承担国家层面科技项目少,立项项目外委比例高等不足,进而提出坚定明确的战略目标指向、逐步推进战略重心、经营管理重心、人力资源开发重心、合作网络重心转移的策略建议。
  • 作者(Author):翟翠霞 , 王海军

    关键词(KeyWords):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创新型国家,协同创新

    摘要(Abstract):    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理论视角,结合生产实践,通过对"为什么企业应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何种企业是技术创新主体"、"企业如何才能成为技术创新主体"3个问题的回答,进一步廓清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建设内涵,提出从以产品市场份额角逐为主向以研发市场份额角逐为主、从以生产为主向以技术研发为主、从以管理人才培养为主向以技术型人才资源开发为主转变的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建设对策。
  • 作者(Author):王海军 , 贺安民 , 刘混举 , 杨健 ,

    关键词(KeyWords):乳化液过滤器滤芯,性能检测,标准体系

    摘要(Abstract):    煤矿用乳化液的污染是导致液压系统故障的主要原因,如何选择过滤器滤芯、评价其性能是用户尽量减小油液污染所面临的首要难题。针对当前在矿用乳化液过滤器滤芯性能检测方面研究的空白,提出构建面向用户的煤矿用乳化液过滤器滤芯性能检测标准体系,包括对过滤站滤芯和过滤器滤芯的两套检测标准,用于检测新滤芯或在用滤芯的结构完整性、抗破裂性、过滤性能等指标,以为煤矿企业评价和选择合适的过滤器滤芯提供参考。
  • 作者(Author):王海军

    关键词(KeyWords):8.8m大采高,超大采场,覆岩破断,围岩控制,液压支架

    摘要(Abstract):       我国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能源供给,煤炭作为我国能源供给的重要支撑,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富源辽阔,煤炭储量巨大,尤其在神府东胜煤田和新疆地区,煤炭储量丰富,其中神府东胜煤田开发技术成熟,产能稳定,煤层赋存条件好,成为我国煤炭供应的最重要产区。随着煤炭开采装备和技术的不断发展,现阶段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8.8m综采工作面的投产代表了我国煤炭开采的最高水平。由于8.8m特厚煤层开采过程中会伴随着煤层厚度差异性较大、地质结构复杂多变,在开采过程中尚存在以下几方面技术问题亟待解决:(1)采场地下空间大,顶板控制难度增加,工作面来压后顶板存在较大冒顶安全隐患;(2)围岩破坏失稳机理不清楚,覆岩运动过程、高帮煤壁片帮破坏机理和围岩控制原则等需进行深入研究;(3)开采过程中采场岩层运动与采动应力动态演化过程尚未掌握;(4)应对特殊条件下的超大采场围岩控制技术不成熟,尚未提出一套完善的切实可行的适用于大采高超大采场围岩控制的方法。针对前述问题,本文以实体工程作为依托,采用室内物理力学实验、相似模拟实验、数值模拟计算和现场实测等研究方法,对覆岩破断规律、“三带”发育特征、薄基岩顶板结构及其稳定性、超高煤壁破坏特征及其内在机理、液压支架选型方法和新型支架研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为8.8m大采高超大采场覆岩破断规律与围岩控制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为类似条件浅埋特厚煤层一次采全高安全高效开采提供示范。取得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对8.8m大采高超大采场进行现场观测和分析研究,得出了工作面初次来压步距为45m,平均周期来压步距为12.1m;受采动影响后覆岩发育特征分别为冒落带发育高度48m,为采高的5.45倍,裂隙带发育高度108m,为采高的12.27倍,工作面推进期间,基岩较薄处覆岩只存在冒落带和裂隙带,弯曲下沉带随着基岩厚度的变化而改变;工作面每推进80~100m,地表会出现相对较大的裂缝,靠近两顺槽位置裂缝宽度变窄,地表对应工作面上下顺槽为台阶裂缝,裂缝宽度一般不超过20cm,台阶落差不超过30cm。(2)建立了大采高超大采场顶板结构力学模型,得到了顶板滑落式失稳和回旋式失稳的发生条件,分析了液压支架控顶距大小对顶板失稳的影响情况,当控顶距离较大时发生自由落体式失稳,否则发生回旋式失稳;针对两种失稳模式,提出了不同失稳模式下顶板动载冲击力确定方法,研制了ZY26000/40/88D型液压支架,实现了大采高采场顶板稳定性控制;通过对浅埋煤层高帮煤壁破坏机理和煤壁稳定性进行分析,构建了考虑支架刚度和护帮结构的煤壁稳定性分析力学模型,当浅埋采场高帮煤壁内出现拉应力时,其值随着煤壁高度的增加而增大,最终煤壁发生脆性拉伸破坏,解释了8.8m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采场煤壁抛掷型破坏发生机理。(3)通过相似模拟实验和数值模拟,揭示了8.8m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顶板破断规律、岩层移动和地表下沉特征,在模拟工作面的回采过程中,基本顶的初次来压步距为54m,周期来压步距为13~30m,主关键层的初次破断距79m;建立了数值模拟模型,揭示了采场应力分布和演化特征、顶板冒落特征、覆岩移动特征、地表下沉特征等,研究发现随着工作面推进,工作面前方煤层中的最大和最小主应力均发生应力集中现象,应力集中程度随着工作面推进范围的增加而增大,得到了覆岩移动和地表沉降随工作面推进的演化规律。(4)根据所提出的不同失稳模式下顶板动载冲击力确定方法,对顶板压力进行了计算,得出了工作面约有10%的支架在来压期间具有压架风险,提出了8.8m大采高工作面矿压预测预报方法和围岩稳定性控制方法,并采用三维激光测量系统对煤壁治理效果进行了实测,治理后煤壁破坏裂隙明显减少,煤壁稳定性得到有效提高。
推荐专家
1
推荐企业
1
  • 太原惠特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