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青年编委招募
    根据编委会的决定,《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计划成立青年编委会。此举旨在为年轻学者提供一个参与学术编辑与出版的重要平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期刊的建设与发展。青年编委会将致力于推动新观点、新技术在采矿与岩层控制领域的传播,促进年轻学者的交流与合作。现诚邀对编辑工作富有热情,并希望为学报的发展贡献力量的青年学者报名加入青年编委会。我们期待您的参与,共同推进该领域的学术进步!拟增加在采矿工程、岩体力学与岩层控制、岩石力学、绿色开采等专业领域有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人才为青年编辑委员。
    2024-12-09
    了解更多>>
  • 王国法 院士:深部煤炭安全高效开采数智技术发展方向
    承办单位: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煤矿灾害防控全国重点实验室、煤炭智能开采与岩层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煤矿安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煤矿瓦斯灾害预警与防控国
    2024-12-09
    了解更多>>
  • 面向边缘计算的矿区障碍检测模型研究
    近年来,随着矿用卡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兴起,使得矿区道路行车障碍物检测变得至关重要,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模型应用于矿区道路障碍检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为矿用卡车自动驾驶技术的完善提供了可能。为解决现有模型应用于矿区障碍物检测,往往存在算法庞大与部署成本较高的问题,提出一种面向边缘计算平台的改进YOLOv8矿区道路障碍检测模型,该模型针对资源有限的边缘计算设备进行优化部署,以实现对障碍物的快速、精准检测。该模型在特征提取阶段,引入深度可分离卷积和通道注意力机制,提高模型对障碍物整体特征提取能力,从而提升对不同尺寸障碍物的检测精度;特征融合阶段采用BiFPN网络结构,轻量化颈部网络并自适应地调整融合权重,减少冗余信息,提高特征的表达能力;使用局部卷积PConv对检测头进行重新设计,减少网络参数量以提高检测效率;最后,通过引入Inner-CIoU函数对边界框损失进行优化,加快模型收敛速度并提升边界框定位效果。实验结果显示,该网络在所使用的矿区障碍物数据集上,mAP@0.5仅下降0.05的前提下,模型参数减少了44%,推理时间缩短了34%。相比其他轻量型检测网络,该模型在实验硬件设备上的检测速度更快,且在精度和轻量化之间实现了更好的平衡,为障碍物检测模型的实际部署提供了可行方案。
    2024-12-09
    了解更多>>
  • 煤矿智能全息水文地质管控平台构建
    为解决煤矿突水监测手段单一分散、观测点空间覆盖不全、智能预警管控水平不高、综合可视化不强等问题,基于伪随机多频电法、三分量微震事件定位、拟高斯-牛顿法三维电阻率反演、参数化建模、物联网平台集成等技术,开发出煤矿智能全息水文地质管控平台,提出“一个体”可视化管理理念,将透明地质空间数据、井上下水流场和物理场的时态数据、采矿工程数据融合在“一个体”上。以甘肃某矿数据为例,采用可视化融合分析、指标预警、模糊数学等预警方法,成功实现了3个断层破碎带涌水量动态预测,指导了1个回采工作面安全生产,研究结果表明平台可有效提升水害可视化的预警能力。
    2024-12-09
    了解更多>>
  • 基于非线性渗流理论的破裂岩体突水危险性量化方法
    破裂岩体是主要的突水通道之一,突水发生时地下水在破裂岩体中表现出非线性渗流特征,但由于破裂岩体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对其突水危险性的研究以定性分析为主,难以量化评价。为了能够找到一种破裂岩体突水危险性量化方法,开展了破裂岩体非线性渗流实验,研究了破裂岩体的内部结构参数和水在破裂岩体内的非线性渗流参数的变化规律,基于多孔介质非线性渗流理论和分形理论,推导了非线性渗流数学模型,确定了破裂岩体的结构特征参数、非线性渗流特征参数与破裂岩体的突水危险性分级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基于非线性临界压力梯度的突水危险性判据,结果表明:非线性临界压力梯度可以作为评价破裂区域突水危险性的量化指标,该量化指标同时考虑了破裂岩体内部结构参数和地下水的非线性流动状态参数;相较于传统的突水危险性确定方法只考虑完整岩层的阻水能力,建立的非线性临界压力梯度突水危险性判据考虑了破裂区域岩层和完整岩层在内的所有岩层能够承受的总的临界水压值,反映了所有岩层的阻水能力。建立的非线性临界压力梯度突水危险性判据创新性地尝试了将非线性渗流状态参数应用到突水危险性量化方法研究当中,是一种将破裂岩体的内部结构参数和地下水的流动状态参数耦合的突水危险性量化方法。
    2024-12-09
    了解更多>>
  • 面向矿井无人驾驶的IMU与激光雷达融合SLAM技术
    同时定位与地图构建(SLAM)是无人驾驶关键技术,现有SLAM技术在煤矿巷道环境下存在累计误差大、漂移等问题。提出一种巷道环境特征辅助的惯性测量单元(IMU)与激光雷达融合SLAM算法。利用IMU观测数据预测点云运动状态并进行运动补偿,减少由设备运动引起的点云畸变;通过点云配准得到雷达里程计位姿变换信息,构成雷达里程计约束;提取巷道侧壁和地面点云并进行平面拟合,构成环境约束;基于IMU预积分约束、雷达里程计约束和环境约束,采用因子图优化方法完成激光雷达与IMU紧耦合,实现对巷道三维场景的高精度重建和无人驾驶车辆定位。仿真实验表明,巷道环境特征辅助的IMU与激光雷达融合SLAM算法的绝对轨迹均方根误差为0.116 2 m,相对轨迹均方根误差为0.040 9 m,定位精度较常用的LeGO−LOAM算法和LIO−SAM算法有所提升。真实环境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建图效果,未出现漂移和拖尾现象,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性和鲁棒性。
    2024-12-09
    了解更多>>
  • 考虑割理的深煤层水平井多段分簇间距优化研究
    为研究水平井多段多簇裂缝在割理发育的深部煤储层扩展情况,基于扩展有限元,考虑缝间干扰和诱导应力场,创建了多段多簇裂缝扩展模型;借助Python语言的前处理二次开发,在模型中加入大量近似正交的割理裂隙,分析了簇间距、压裂顺序和段间距对多裂缝扩展的影响,通过查询裂缝沟通割理组数,来验证压裂效果的优劣。模拟结果表明:簇间距在20 m,段间距控制在40~45 m时,裂缝沟通割理组数相对较多,且受到缝间干扰和诱导应力场影响较小,裂缝长度最优;在不同压裂顺序对多裂缝扩展的影响方面,压裂效果由优到劣排列为:顺序压裂>交替压裂>同步压裂;模型计算结果与现场应用吻合度较高,第2段压裂施工与模拟结果综合符合率为96.5%,第3段压裂施工与模拟结果综合符合率为93.4%。
    2024-12-09
    了解更多>>
  • 关于防范不法机构冒充《煤炭经济研究》编辑部的声明
    2024-12-06
    了解更多>>
今日专家
亮点论文

创新点1基于木质素自身特性及能源环境现状探讨了当前木质素增值转化的挑战,突出了木质素原位催化加氢脱氧策略的优越性;2系统梳理了木质素原位催化加氢脱氧策略的研...

今日企业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