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 科工生态循环研究院成功入选山东省2024年度科技型中小企业
    近日,山东省科技厅公布了第3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科工生态所属中煤科工循环产业研究院(山东)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循环研究院”)成功入选。 删除 
    2024-12-18
    了解更多>>
  • 上新 |《煤矿安全》 2024年第12期
      《煤矿安全》,月刊,创刊于1970年,由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发行的煤炭科学技术方面的综合性学术刊物。被美国《化学文摘》(CA)、《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UPD)、俄罗斯《文摘科技期刊》(AJ,VINITI)、《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
    2024-12-18
    了解更多>>
  • 上新 |《中国煤炭》 2024年第S1期
      《中国煤炭》,月刊,创刊于1963年,是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主管、煤炭信息研究院主办的具有权威性导向性和科学性的期刊。《中国煤炭》获得中国双效期刊、中国百强报刊、全国煤炭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等奖项。   
    2024-12-18
    了解更多>>
  • 任万兴 教授:基于多尺度演化原理的矿并火灾在线监控与智能分级
    承办单位:中煤科工集团重庆研究院有限公司、煤矿灾害防控全国重点实验室、煤炭智能开采与岩层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煤矿安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煤矿瓦斯灾害预警与防控国
    2024-12-18
    了解更多>>
  • 汪黎东(华北电力大学):燃煤烟气碳捕集技术现状与发展
    为促进学术交流,南京师范大学、《洁净煤技术》编辑部和江苏省能源研究会将于2024年11月8—10日在南京共同组织召开第三届能源绿色转化与碳减排国际论坛暨首届洁净煤“碳”路
    2024-12-18
    了解更多>>
  • 永磁限矩减速驱动的刮板输送机冲击动态特性研究
    刮板输送机作为煤矿综采工作面核心装备,不断向大运量、长运距、大功率方向发展,传统的刮板输送机驱动系统多采用“异步电机+软启动装置+减速器”的方式来实现低速大扭矩驱动,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及极端恶劣的工作环境使得其发生故障的概率显著增加,严重影响开采效率。因此,设计研发了一种新型的永磁限矩减速装置,高度集成了永磁同步电机、二级行星减速器和柱面摩擦限矩器,运用ADAMS和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刮板输送机及行星减速器的动力学仿真模型、柱面摩擦限矩器关键部件的刚柔耦合模型和永磁电机的控制模型,实现了机电耦合系统的联合仿真。仿真分析了新型永磁限矩减速装置驱动的刮板输送机在冲击载荷工况下永磁同步电机的转速、转矩、三相电流和刮板机链传动系统的速度、张力、转矩以及行星传动的转速、转矩、啮合力等动态响应。结果表明,有无限矩器保护下的冲击负载电流分别为稳定运行时的2.9倍和7.7倍,冲击故障下电机输出功率降低约48%,柱面摩擦限矩器的存在很好的降低了负载端冲击载荷对电机的影响;当冲击载荷过大时,链传动系统各部件之间受到较大的力作用,此时限矩器会立刻打滑,系统进行卸载,对各传动部件起到过载保护作用;过大的冲击载荷也会导致减速器齿轮之间冲击增大,限矩器能起到快速、准确的保护,传动系统所受负载冲击减少约78%,证明该永磁限矩减速装置能很好地满足低速大扭矩的工程应用。研究内容可为提高刮板输送机传动系统的可靠性及推进煤机装置智能化奠定基础。
    2024-12-18
    了解更多>>
  • 基于国产芯片的矿车车皮精确定位标识卡
    针对进口芯片设计标识卡功耗过高导致电池充电、更换频繁,维护难度大,不适用于煤矿井下对各种矿车车皮长时间位置跟踪的问题,设计了基于国产化芯片的矿车车皮精确定位标识卡;介绍了硬件和软件2方面的降低车皮标识卡功耗设计:硬件采用全国产化芯片设计;软件优化定位网络算法,自适应调整射频发射功率。测试结果表明:硬件与软件相结合保证了定位精度不变、通信距离提高,使得产品成本降低,延长了车皮标识卡使用寿命,提升了车皮井下辅助运输效率和周转率。
    2024-12-18
    了解更多>>
  • 煤矿井下辅助作业机器人研究与应用进展
    我国煤矿以井工矿开采为主,数量约占90%,井下作业劳动强度大、危险系数高,作业人员超过100 万人,而煤矿辅助作业机器人是替代矿工高强度施工、远离危险区域的重要手段,其研发与应用迫在眉睫。但煤矿井下辅助作业工序多、工艺复杂,煤矿辅助作业机器人研发应用面临精细化、智能化、仿人化作业等巨大挑战,相关研究处于起步阶段,辅助作业机器人应具备实现工艺参数化与工程机械智能化的有机结合。现阶段,煤矿井下辅助作业以人工为主,矿工处于高粉尘、高危险区,劳动强度大、职业病多发。部分先进矿井辅助作业工序已采用工程机械化设备,但不具备导航定位、视觉识别AI 算法、智能探测识别、无线通信、自主决策等智能系统,导致作业效果差、场景融合性弱且高度依赖人工操作。目前,煤矿井下通常喷浆作业采用人工操作半机械化湿喷设备,存在混凝土回弹率高、喷浆效率低且材料浪费严重等问题;清淤作业采用人工清挖并用罐车将煤泥运出井外,存在设备操作复杂、清挖效率低且效果差等问题。因此,尽管现有辅助作业方面已有部分研究和产品应用,但由于煤矿井下环境的特殊性和极端复杂性,尚无法支撑巷道辅助作业少人、无人化要求。
    2024-12-18
    了解更多>>
今日专家
亮点论文

创新点相比于以往的研究 , 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在于 :第一 , 研究视角方面 , 与以往仅仅以碳排放量或碳排放强度为研究对象的研究不同 , 本文以城市碳排放效率为研...

今日企业
  • 尤洛卡精准信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煤矿顶板灾害防治设备的龙...

主办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中国煤炭学会学术期刊工作委员会

©版权所有2015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青年沟东路煤炭大厦 邮编:100013
京ICP备05086979号-16  技术支持:云智互联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