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9点46分,淮河能源集团重点工程——淮浙煤电公司顾北矿安全改建及二水平延深工程井架主副斜架吊装工程,主副斜架吊装实现一次性合拢,打破了该集团公司井架重量、井架整体承载重量、井架支腿断面长度三项安装纪录。标志着工程建设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树立了行业新标杆。
顾北矿第二副井井架吊装是该集团重点工程,是该矿安全改建及二水平延深工程项目的标志性建筑,该井架高度为66米,为四斜柱式钢井架,采用多绳摩擦轮、双向提升布置,由主斜架、副斜架、钢平台和斜架砼基础四部分组成。井架设计重1385吨,整体承载重量1250吨,井架支腿断面长度2.5米×2.4米,三项数据均刷新集团公司纪录。
此次吊装施工面临场地狭小等难题,传统的稳车群加抱杆竖立工艺难以适用。安装公司、顾北矿两家单位通力合作,坚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经过反复论证,采用大型吊车空中翻转新工艺,通过分片组对、合拢找正、焊接固定的工法开展施工,克服了空间局限。负责施工的技术人员对施工方案进行进一步优化,运用creo软件建模模拟起吊过程,推演计算四台吊车抬吊时在翻转4种角度下的井架变形量,验证最大应力是否满足起吊要求,精确计算各种吊装箱体质量和重心,确定吊点。同时,邀请安徽理工大学教授对施工方案进行专业安全论证,消除隐患点,全方位确保施工安全。
在施工过程中,安装公司施工人员针对矿井井架呈“人”型特点,吊装起立分半组立。即先竖立井架一侧的副斜架,再竖立另一侧的主斜架,主副架合拢,中线定位后,固定即可实现整个井架的安装,该工艺具有受场地限制小、施工效率高等多重优点。
按照施工技术措施要求,连接井架和基础的铰链与轴的误差必须小于3毫米,井架吊装滑移至指定位置铰链与轴的误差同样要小于3毫米。为此,安装公司严格控制焊接精度,利用三维软件进行建模,要求施工人员在焊接时严格遵循设计及标准规范,对一、二级焊缝高标准、严要求操作,确保焊接精度在限差之内。同时,在施工中首次引入焊接机器人,进一步提升了施工效率。
因工程采用多台大型履带起重设备,属于危大工程施工项目,为确保施工安全,按照“一井一制”原则,顾北矿方会同安装公司认真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经过会审后认真开展宣贯,要求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熟悉掌握,严格对照规程措施施工。针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类风险,结合现场实际编制了专项安全风险辨识清单,从大件起吊、登高作业、信号传递等8个方面可能存在的风险,明确了33项具体管控措施,确保安全施工。